恩施玉露,中国传统蒸青绿茶,是湖北省恩施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恩施玉露带动乡村振兴是恩施市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深入了解恩施玉露的发展与传承,7月4日,williamhill中文欢迎您赴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乡及东郊五峰山——调查国家级非遗恩施玉露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探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胜伟老先生与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的故事。
杨胜伟老先生是文化部和旅游部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完成专著《恩施玉露》,首次提出加工“恩施玉露”的“工艺温度域”和“偶数法则”概念,系统地总结了操作技术,确立了“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的理论体系,规范了操作技术规程。
上午,团队到达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恩施玉露传承基地,观看并学习恩施玉露代表性传承人面试考核。通过观看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恩施玉露的第七道工序整形上光,了解到此工序主要分为第一阶段悬手搓条与第二阶段“搂、搓、端、扎”四种手法交替使用,直到茶叶干燥适度为止,同时也是将玉露制成色泽清澈明亮、香高味醇的重要工序。通过观摩与学习,详细了解到玉露制作的过程和传承基地对传承人选拔的严格把控。
观摩学习结束后,杨胜伟老先生接受了实践团队的深入访谈。他首先向我们讲述了关于恩施玉露的历史根源,恩施玉露的蒸青工艺盛于唐代,外形制作创制于清代,成名于民国。相传恩施玉露产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最开始是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蓝姓茶商,垒灶研制。其焙茶炉灶,与当今之玉露茶焙炉极为相似,所制茶叶称为‘玉绿’。蓝氏家族始创了“恩施玉绿”及其制作技艺,并经历了第一代至第七代的世袭嫡传。但杨老先生认为恩施玉露产生于康熙年间,他找到了蓝氏家族的传人,蓝氏家族留下的迁徙史,更能明确恩施玉露产生于清朝康熙年间。恩施玉露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保存下来的蒸青针形茶叶,杨老先生向我们介绍蒸青是制作恩施玉露一道标志性的工艺,所谓蒸青就是利用高温蒸汽去破坏酶的活性,将茶叶做成外形、汤色、叶底都三绿的一种特色茶叶,极大的保留了叶绿素和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处的成分。
杨胜伟老先生已经教了64年的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在他心里意义十分重大。他说:“一辈子研究它,一辈子挖掘它,一辈子总结它,可以说是像爱护眼镜一样爱护它,更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它,献身于它。”在茶艺界,还有很多像杨胜伟老先生这样敬业、专注、精益的茶艺工匠,我们的团队成员不禁为这种工匠精神连连称赞,并表示新时代的大学生也需要这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通过观摩玉露制作工艺、走访茶艺传承人,社会实践团队深刻地学习了恩施玉露发展历程,感悟其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茶文化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恩施玉露带动乡村振兴是恩施市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接下来的社会实践中,团队将实地调研茶园茶厂,结合乡村振兴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思考。